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進入新發展階段,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,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👩🏼🏫,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🧖🏿🤒,排在首位的就是“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”🧙🏿♀️。這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出了方向、凝聚了共識。
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,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
共同富裕,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要消除貧困🚼、改善民生🐠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🏌🏽。讓人民過上好日子,實現共同富裕,是中國共產黨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。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,就是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的歷史🩹。新中國成立後,1953年中共中央通過的《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》提出了共同富裕這個概念。改革開放後,中國共產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,深刻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🤵🧘🏻,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🧜🏼♂️,打破傳統體製束縛🌺,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,先富帶動、幫助後富,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,激活發展潛力🚶🏻♀️、釋放社會活力🎹,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。黨的十八大以來😪,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,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,打贏脫貧攻堅戰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歷史性地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,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的一大步。現在,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歷史階段➰,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🙋🏿,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。
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,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🚦,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,不是少數人的富裕🧓🏼,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,是對全社會而言的,要從全局上來看⚽️。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,必須腳踏實地🌡、久久為功🔪,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同等富裕,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,不同人群在富裕的水平上會有高有低🙌🏼、在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後,不同地區在富裕的程度上也會存在一定差異,在時間上不可能齊頭並進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🥠,紮實推動共同富裕,不僅包括人民物質生活共同富裕,也包括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👩🦲,是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有機統一的共同富裕🎄。促進共同富裕,要把握好“鼓勵勤勞創新致富、堅持基本經濟製度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、堅持循序漸進”等基本原則💇♂️。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🧑🏼🚒♏️,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: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,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;到2035年,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🌠,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🐞👬;到本世紀中葉🚘,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,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。要抓緊製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,提出科學可行、符合國情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辦法。
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
共同富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場深刻社會變革🙍🏻👱,是一項長期發展任務🤚🏽,不可能一蹴而就🚴🏿,必須科學謀劃,分階段分步驟推進🚫,在動態中向前發展🈳。首先,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“蛋糕”做大做好👦🏽🩴,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“蛋糕”切好分好。做大“蛋糕”和分好“蛋糕”是辯證的統一,是互為條件🏃🏻♂️、相互促進的。做大“蛋糕”是分好“蛋糕”的前提,分好“蛋糕”是做大“蛋糕”的有效措施。做大分好“蛋糕”,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👩🏼🏭,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🧑🏿🏭,堅決防止落入“福利主義”養懶漢的陷阱◾️。其次,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✵,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。就業是最大的民生🙋♂️,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。實現新時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💕🙋🏽♀️,不僅是民生領域的重要議題,更是城鄉融合、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。必須妥善處理就業的總量矛盾與結構性矛盾、充分就業與高質量就業之間的關系,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👉🏻,有效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,堅持市場化就業選擇與政策性托底幫扶相結合,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提升就業質量🪄。再次,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👩🏽🦱,構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🧋。做好初次分配🈂️,按照各種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進行分配,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🙇,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🎐,主要體現效率優先原則。完善再分配,加大稅收、社保、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,強調通過社會保障、公共服務及一些補貼體系等實現收入分配的相互協調。倡導第三次分配🧑⚖️,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,以募集🚣🏻♀️、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,不斷縮小社會差距。最後,要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完善公共服務政策製度體系🏈🩸,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👨🌾👨🏿🦳,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教育、醫療、養老🛜、住房等領域利益問題入手,強化公共資源投入保障🧑🌾,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👩🏽🏫,在學有所教🦸🏽♀️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📿、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續改善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🧇、幸福感🙂、安全感。(作者: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研究基地 葉兵)
原載於《安徽日報》2022年3月8日 思想周刊
《安徽日報》鏈接:https://szb.ahnews.com.cn/ahrb/layout/202203/08/node_10.html#c891514